干货集锦!海外优青申报冲刺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篇里了
近几年,伴随国内科研环境的改善,以及疫情、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选择回国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扶,2021年推出的海外优青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3月4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主办的第七期“青椒”领航人公益直播活动火热开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为活动致辞。
本期活动专门邀请到武汉大学“杰青天团”——武汉大学人事部部长付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霆、计算机学院院长杜博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耿江辉,为广大青年学者带来了海外优青专场指导报告,围绕申报政策、申报节奏、申报细节、回国发展四大方向详尽分享,收获了“青椒”们的一致好评。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直播笔记:
Q1
如何判断自身学术水平和潜力是否符合海外优青申报要求?
付磊教授:
有两个重要考量标准。
一是来自周边申报过和入选过海外优青或同层次人才项目人员的水平。参比身边申报过或入选海外优青的师兄师姐或朋友的情况,对比下自己与他的水平。二是来自于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申报经验和科学判断。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有高水平的专家;越是入选率高的高校,越能掌握相对科学客观的学术判断。
Q2
如何选择依托单位?
付磊教授:
海外优青是青年人才科研道路的起点,并不是终点。如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依托单位,回国后就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要考虑学校对待人才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其次,要考虑依托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第三,要考虑回国干事创业的平台与环境,看学校是否提供:聘任编制内正高岗位、授予博导资格、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平台保障、优质的生源保障。第四,要考虑回国发展各项福利待遇的最优选择,包括区分共性与个性的支持政策、区位和政策性价比、省市支持。
Q3
当初为什么选择回国?
于霆教授:
理由很简单——国内的舞台更大!国内不少高校支持建设的实验平台更高端!在这里作为一个物理人,我想特别和搞基础研究的小伙伴儿们,分享一下。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我想这已经是非常清晰的讯息了!选择回国,时不我待!
Q4
在国内高校就职后有什么感受?
于霆教授:
学校引进人才后不是放任自流,学院的前辈、领导和老师们都会积极、主动的指导、支持我的团队建设。前年,也就是我回国后的第一年,我组建的团队成功获批了科技部的重点专项,回国一年就有幸成为于首席。我想这足以说明,国内高校对人才引进后的重视、培养、扶持!
Q5
申报书的准备和修改有哪些要点?
杜博教授:
申请书内容涵盖了申请人教育工作经历、取得的科研或技术创新成果及贡献、学术见解或技术成果的独特性及原始创新性、发展潜力以及工作设想、单位支持情况等多个要点。
一方面,需要仔细梳理自己取得的成果,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定要避免简单的成果罗列,重要的有影响力的成果要引入本领域权威专家或第三方的客观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在申请书中要体现依托单位和自己拟开展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凸显依托单位对自己科学研究的支撑情况。
Q6
在申报前后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杜博教授:
首先是与本领域资深前辈交流,及时获悉最新的学科或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报告,提升显示度和影响力;然后是多与新近回国的朋友多交流,总结回国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回国发展的心理建设。
Q7
在申报中怎样才能博得评审专家的认同?
耿江辉教授: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同行评委专家们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会对你的成果能够一点就通、了然于胸,很多海外青年人才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建议我们的青年人才积极和院系领导保持沟通,持续参加学校组织的材料撰写培训和试答辩活动,认真听取有经验的专家的意见,站在评审专家的角度去看待你的申报材料。
Q8
申报材料需要细致入微地纠错修改吗?
耿江辉教授:
细节决定成败!在我看来,或者在很多评委专家看来,在这么严肃、对你这么重要的人才评审活动中,你的申报材料却充斥着错别字、句法错误和格式混乱等形式问题,说明你对此次申报并不认真。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宝贵的机会给别的年轻人好了,或者你还得磨炼一下心性,明年再来吧。当然,海外优青申报成功的基础还是各位青年人才的学术成果,但有优异的学术成果却沾染了狂放不羁的恶习,就只能抱憾当年了。
想了解更多有关海外优青的干货要点,观看篇首第七期活动完整回放视频!
往期回顾
- 学术研究选题应该这样找
- 我如何轻松拿下6个offer?
- 海外优青应该这么报!
- 成功上岸的“青椒“分享的求职经验
- 出国,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 网红教授金灿荣:出国前后,最大的变化是……
- “妖魔化中国”?金教授:做到这一点就可破解
- “青椒”难,到底是实力的“锅”,还是格局的“祸”?
-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很难?您怎么看?
- 青年教师,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责编:长白
审核:叶紫